解读原文:
What can climate vulnerable countries expect from the EU CBAM - IEEP et al briefing (002).pdf
袁雅婷:
大家好,欢迎收听磐之石海外智库能源与气候报告解读栏目,博采海外智库思想、探究公共政策逻辑,我是磐之石的袁雅婷。
林佳乔:
各位听众好,我是磐之石的林佳乔,我们的栏目主要聚焦于海外智库对于能源与气候变化政策的分析与看法,欢迎大家订阅并转发。上期节目我们解读了德国智库Agora Energiewende在今年6月份发布的中欧碳边境调整机制的一个圆桌会议的政策简报,其中我们对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的有效性以及是否应该取消免费配额,还有就是收入的使用问题发表了我们的看法。感兴趣的听众可以回听我们上期节目。
袁雅婷:
是的,本期我们将解读今年6月底由5家研究环境和发展的机构,比如欧洲环境政策研究所IEP、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关系研究所IDDLI,还有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RIED、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IISD以及海外发展研究所ODI他们共同编写发布的一份政策简报,这份政策简报的名字是《最不发达国家和其他气候脆弱国家对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有何期待?》。这份简报最受关注的对象就是题目中提到了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比如说是最不发达的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这份简报也探讨了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对于这些气候所有国家的一些潜在的影响。
林佳乔:
我们从编写报告的机构其实是能看出来,这些机构大多数都是做环境跟发展的,其中的欧洲环境政策研究所,也就是IEEP是有两名研究学者参与。我简单介绍一下IEEP,它是一家成立超过40年的独立非盈利性的政策研究机构,总部是在比利时,主要是有九大研究领域,气候与能源是其中之一,研究的范围其实主要是涵盖短期的政策问题怎么去解决以及长期的政策战略研究。这个机构是致力于欧盟和世界范围内推进有影响力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我再介绍一下作者,作者的话我就只介绍IEEP的这一位叫Tim Gore,Tim是低碳与循环经济项目的负责人,主要的研究领域呢,包括气候公平、国际气候外交等方面,在加入IEEP之前,Tim曾经在乐施会,也就是Oxfam International,担任了将近12年的气候粮食土地政策研究负责人,同时他也是联合国环境署,也就是UNEP在2020年发布的一个排放差距报告,这个报告可能听众有些听过的,也就是 UNEP的《Emissions Gap eport 2020》,他也是撰稿人之一。现在我提醒一下大家,大家中途不要走开,因为我们其实最后有一个跟作者的互动,就是我们问了作者一些问题,他就这些问题有两个回复,大家一定要坚持到最后去收听。
我再说一下今天我们这个报告解读的逻辑,首先梳理一下这个时间线,这份简报其实是在6月底发布的,那个时候就714,欧盟的fit for 55草案其实还没有出来,就只是说6月中下旬的时候有一个草稿泄露了,所以这份简报其实是就那份泄露的草稿来进行的一个研究跟分析。它主要关注的两方面是什么呢?第一方面是否应该豁免这些气候脆弱国家,也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屿发展国家,是不是应该豁免他们在欧盟的碳边境调整机制的实施当中,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的话就是碳边境调整机制的收入的使用,是否应该倾向于这些气候脆弱国家去支持他们的低碳转型等气候行动。最后简报其实也就刚才我提到的两个问题做了一个判断跟建议,简报它主要是针对碳边境调整机制的,所以它其实是首先对碳边境调整机制覆盖的这些部门,与3月份就是欧洲议会通过的版本做了一个比较,覆盖的部门其实是有5个,就是铝、钢铁、化肥、水泥还有电力。它也指出了这份也就是泄露的草稿,它与3月份的版本相比,其实是缩减了,从8个部门缩减到5个部门。此前3月份的版本呢,还包括造纸、炼油跟化工,我们现在其实也能看到714的欧盟的草案当中是跟泄露的草稿覆盖的部门是一样的,下面其实是有必要来看一看欧盟的新的机制提出来这个草案,欧盟内跟欧盟外都是什么样的一个视角。我们其实想首先看一下欧盟内部对于碳边境调整机制,各个利益相关方的一个态度。
袁雅婷:
欧盟其实是一直在推进碳边境调整机制,没记错应该是从19年年底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欧盟现任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就是碳边境调整机制是作为欧洲绿色协议的核心部分之一,然后他才从19年到今年的7月底提出的法案。这期间其实欧盟内部的相关利益方对于碳边境的调整机制并不是保持一个统一的态度,统一的立场。先说一下欧盟的成员国吧,在欧盟的成员国中,法国它是碳边境机制提案的主要的一个推动者,法国总统马克龙他好像17年的时候就是表达了对于碳关税,那时候他说是碳关税,他认为碳关税对于欧盟的公平的环境转型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法国的外交部在今年也明确落实了,就是在2023年落实这个碳边境调整机制,将会是法国作为2022年欧盟轮席主席国的优先事项,因为法国它是一个主要的推动者,然后它也协调了9个其他的成员国的部长,来共同签署了一封支持今年年初的碳边境调整机制的提案。今年年初的碳边境调整机制的提案就是欧洲议会它在今年3月份通过的支持建立碳边境调整机制的决议,这也就表明了碳边境调整机制的支持范围是在逐渐扩大的。但是欧盟的工业协会并不是普遍支持碳边境调整机制的,比如说欧洲的钢铁协会,它担心碳边境调整机制将导致欧盟他们自己钢铁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因为如果你要实施碳边境调整机制的话,欧盟钢铁的企业收到的免费配额将会减少,最后会取消免费配额,这样是为了避免双重的保护。
林佳乔:
等于说欧盟的钢铁类的这种协会类组织或者钢铁企业,它其实持的反对态度主要是考虑到未来如果不是免费分配配额了,它可能会去要支付比较高昂的拍卖的一个费用是吧?另外的一些行业,比如说化肥行业,我了解到化肥行业就是两边的声音都有,有支持的,可能也有不支持的是吧?
袁雅婷:
是,关于化肥的话,欧盟的化肥的一些企业商以及协会对于欧盟实施碳边境调整机制的声音与钢铁是不一样的,并不是一边倒的声音,有支持的,也有不支持的。关于欧盟民间环保组织,它们其实是对碳边境调整机制是持一个谨慎的态度的,它们认为碳边境调整机制,它能够解决碳泄漏,但是它这个解决方法是比较复杂的,而且是具有政治的争议的。但是所有的欧盟的民间环保组织都是坚持认为,如果你要实施碳边境调整机制的话,就必须停止免费配额,以此来避免双重保护。
林佳乔:
对的,以上就是欧盟内部对于碳边境调整机制的一个看法,就是不同的政府部门,另外的话行业协会还有民间组织,民间环保团体对于碳边境调整机制的一个看法,关于外部的声音也是这个报告主要关注的,因为它其实关注的是一些不发达的国家,也就是气候脆弱国家,它受到这个机制影响的大小。我们其实是在上一期的能源评论节目中也提到了,欧盟的碳边境调整机制对于中国的影响是什么样的,当时我们的重点是放在了中国、俄罗斯、土耳其、乌克兰等出口的大国,但今天这份报告主要是这些气候脆弱国家受到碳边境调整机制的影响到底是多大,以及如何去让欧盟的收入能更公平的去应用到这些国家。那受到影响的气候脆弱国家包括很多了,它其实是有一个比较详细的列表,我就其中影响最大的国家来举例说一下,比如说莫桑比克,莫桑比克的话,它的铝和钢铁出口到欧盟是非常多的,另外的话像阿尔及利亚的化肥以及摩洛哥的电力,大家注意到这些国家大部分都是非洲的国家,一些气候脆弱国家跟基础四国相比,也就是所谓的basic,报告中是拿这些国家跟basic国家去比,基础四国是包括巴西、南非、中国以及印度这4个国家。它其实想看一下这些大国,发展中大国,跟这些比较不发达的国家相比,受到的影响到底是哪一个更大,比较的结果的话是能展现出像对于铝来讲,莫桑比克受到影响其实是非常大的,它比中国更大。为什么呢,你看到这个数据来讲,铝的话,莫桑比克它所有的这种铝的原料的制品的出口有87%都是出口到欧盟,中国的话不是这样,中国的话就所有出口当中其实是出口到欧盟只占14%,所以这个比例能看出来,就是铝的出口的重要意义对莫桑比克来讲其实是比中国要大的,其实这个报告想展示出这样的一些信息。给出的另外的一个例子就是喀麦隆它跟印度比较了一下,喀麦隆的话也是关于铝的出口跟印度相比也是比较悬殊的,喀麦隆出口到欧盟的比例是占它所有铝制品出口的百分之90以上,相比较的话,印度只有7%这样的一个规模。我们再看一下化肥,化肥的情况是非洲的两个国家像埃及跟阿尔及利亚,它会受到潜在影响比较大,因为目前它的化肥产品总的出口量出口到欧盟是将近1/3,占它总的化肥的出口量。钢铁的话就是像津巴布韦,像赞比亚这样的国家会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出口到欧盟的占比是在10%,这是赞比亚,然后津巴布韦的话是将近1/4是要出口到欧盟的。以上就是这些最不发达国家,还有这种发展中的小岛国,它们出口到欧盟的一些基本的信息,主要是铝、钢铁还有化肥这三个部门,这个报告其实就是展示了这方面的一些基础数据,有助于我们去了解基本情况是什么样的。
下面我们就看一看就是简报中最关心的两个问题。雅婷你能就这两个问题再带大家回顾并解释一下吗?
袁雅婷:
好的,目前在于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的议题下,围绕气候脆弱国家在国际上的环境下主要有两点争议,首先是碳边境调整机制是否应该对最不发达国家进行豁免。另一点就是碳边境调整机制产生的收入是否应该用于支持气候脆弱国家的气候行动方面。首先我们先说第一个吧,关于是否应该豁免最不发达国家的话题,其实在今年3月份欧洲议会通过的那一版就是关于碳边境调整机制建立的提案的决议中,是强调了考虑到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特殊性,以及碳边境调整机制对于它们发展的潜在负面影响,认为应该给予特殊待遇。换句话说就是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可能会完全豁免于碳边境调整机制,或者它们至少应该受益于更长时间的一个过渡期。但是在今年7月份欧盟委员会提交的新的法案中,它是提到了可以采取技术援助,然后技术转让、能力建设和财政支持的形式,来帮助最不发达国家的发展它们与长期气候目标相适应的工业生产结构,所以根据7月份的提案是不打算豁免最不发达国家的。然后许多学者也认为应该明确要求豁免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因为根据他们的估算,就是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碳泄漏的风险可以忽略不计,这可能也是出于这些国家向欧盟进口的碳边境型产品占比不是特别多的原因,所以后面它们对于碳边境调整机制的环境的效益的影响其实是有限的。
林佳乔:
其实简报也展示了另一方的观点,另一方的观点就是不支持豁免一方的观点,他其实是想做一个比较,我就帮大家解释一下另一方的观点大概是什么样的。他是说如果豁免的话,可能会刺激到生产商,比如说刚才提到的五大行业,它可能会将工厂去搬到这些比较不发达的最怕最不发达的国家或者是小岛国去生产高碳的产品,然后再出口到欧盟,这样的话其实是刚才提到的碳泄漏的一个问题。简报中其实还提到说,相对于豁免来讲,有一些国家有一些小岛国或者是最不发达国家,它们其实更倾向于接受比如说这种财政上的支持,另外的话可能还有一些技术转移、能力建设方面的一些支持。那我们其实是能看到作者也是想把两方面的声音都展示出来,但是作者对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个判断的,也就是这个简报其实对这个问题还是有他自己的立场的,我们在最后的简报的建议的那一部分会去把他们的立场去说出来。我们下边再谈一下简报中提到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碳边境调整机制它的收入是否用于最不发达国家以及小岛发展中国家它们的低碳转型呢?雅婷能介绍一下吗?
袁雅婷:
好的,在今年3月份就是欧洲议会通过的那一版决议中,它提到了碳边境调整机制产生的收入应该用于欧盟内部的气候行动,特别是增加欧盟对于国际气候融资的这一个贡献,这样就有利于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它们的清洁和脱碳的技术。但是在今年7月份刚刚发布的新发布的草案中,提到了碳边境调整机制的收入,将用于碳边境调整机制管理,剩余的那一部分收入将进入欧盟的预算中,但是也并没有明确指出这一部分的用于欧盟预算的收入将最后用在哪里,所以目前的碳边境调整机制法案中没有明确承诺,将碳边境调整机制产生的收入会用于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低碳转型等气候行动中。
林佳乔:
所以其实能看出来欧盟它还是对这个问题首先还是欧盟内部有争议,没有一个明确的说这部分收入怎么去用,另外一个层面的话也能体现出来这个问题的回旋余地还是有的。所以这份政策简报它把不发达国家也就是所谓的气候脆弱国家亮出来,也能感受到它背后的意图,可能是想要去推进这两方去展开一个对话,然后碳边境调整机制收入的使用去进行一个这种游说,或者是建立一个这种资金资助的机制。从气候公平的角度来讲,我还是认为说到底这部分收入给谁的话,可能是给到这些气候脆弱的国家是应该的,对吧?因为它们比如说缺资金缺技术对吧?在资金这一块的话,如果有来自于欧盟碳关税的收入,然后去补贴这些不是特别发达的国家但是又受气候影响的国家,从气候公平角度来讲的话是比较正当的理由。但是另外的原则的话其实也应该去考虑,比如说到底减排的潜力是不是一个准则呢?是不是谁减排多的话,应该去把资金去用到减排潜力更大的地方呢?这可能也是另外的一个准则。
此外的话还有从适应的角度来去看这个问题,我是感觉这些受影响的国家,它们是气候脆弱国家,其实它们不光是要突出就是减排方面它们能做一些事情,其实更多的话也应该去突出它们受影响了,怎么去做气候变化的适应的工作,这部分适应的工作或者是基建其实是需要很多钱的,所以我是感觉从气候工程的角度讲也要加入怎么去做气候适应这样的一些角度来去看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再看一下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潜在的收入它规模是多大,对吧?如果它规模比较小的话,其实你也不用惦记了。其实收入规模还是比较可观的,有预计表明它的收入在每年是50~140亿欧元之间。草案中其实提到了前三年,也就是2023年到2025年这三年的过渡期,碳边境调整机制预计是不产生收入的,因为是过渡期,所以进口商也不需要付费,只需要去汇报产品的总量以及碳排放量就可以了,那到了2030年的话预计来讲,由碳边境调整机制所产生的年收入预计是在91亿欧元这样的一个级别。我们之前的报告解读还有能源评论其实也提到了到底占比是什么样的,比如说这90亿欧元都是来自于哪里,其实它应该是将近2/3是来自于拍卖的收入,然后另外的1/3大概是来自于这种购买证书,因为之前我们提到了,其实它的机制是基于证书的,就是你要出口到欧盟,你需要去购买这个证书,它卖证书的收入可能是会在1/3左右这样的一个规模。
这份政策简报其实也建议了一个比如说这么多的收入,90亿欧元的收入到底怎么去用,他不是基于90亿欧元了,他是基于泄露草稿中的50~140亿欧元这样的一个数字做了一些分析跟建议。他的几个建议大概是有1/4、有一半、有75%,这样的收入对应的就是三十几亿到100亿欧元这样一个级别,比如说75%都用于气候脆弱国家,他建议的这种利用方式有几种,可能是建立一个新的基金,跟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收入相关的一个基金的建立,然后专门去资助这些地区或者国家,这是一个。另外的话把这些收入去添加到已有的一些多边的基金里,比如说GCI吧,也就是全球气候基金,另外的话针对最不发达国家的一些专门的基金。他第三个建议的这种渠道就是欧盟可以对这种比如说受影响的国家去建立一种双边的资助的一个机制。所以总结来看的话就是三个,一个是新的,一个是已有的多边的,最后的话就是欧盟跟这些国家的双边的支持的机制,以上就是碳边境调整机制的收入,简报给出的一些资金利用的一些建议。下面的话其实我们用剩下的时间来去看一看简报,它的主要结论跟建议是什么样的吧。
袁雅婷:
这份警报在最后就提出了几点碳边境调整机制应该如何设计,然后可以解决最不发达国家和其他气候脆弱国家利益的一些建议。首先是开展欧盟与气候脆弱国家的一个外交对话,因为这些国家目前在国际上的声音是比较弱的,如果能开展对话的话,可以促进双方更好的交流关于碳边境调整机制的一些内容。第二就这份简报的建议,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是需要豁免的。之前我们也聊到了后面的问题,但是这次针对这个简报给出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态度,他们是认为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是应该豁免的。最后就是他们认为碳边境调整机制的收入是应该支持气候脆弱国家的低碳转型,他们认为气候脆弱国家是可以倡导欧盟做出这些明确的承诺,然后分配大量的碳边境调整机制的收入,用于气候脆弱国家的低碳转型。因为这些国家对造成气候危机的责任是比较小的,但是他们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很严重的。所以总的来说,就是这份报告认为现在至关重要的欧盟与脆弱国家之间应该建立对话,来讨论碳边境调整机制,对气候脆弱国家的影响,以及如何最好的来解决这些影响。其次就是欧盟也应该使用碳边境调整机制产生的收入以及金融、技术和能力建设等这些支持的措施,比如说贸易援助计划来帮助这些气候国家来实现低碳转型。
林佳乔:
我下面再说一下我读了简报之后的一些感想,比如说因为这些机构其实它们大多数都是做环境跟发展类的机构,那它们联合起来其实是想发出一个声音的,所以这个背后的话其实是有这种游说的立场在的,这些机构大多数都是在比利时或者是在伦敦,它们的总部都在那样的一些地方。比如说在比利时的机构的话,它其实是更接近于欧盟的所谓的政治中心,这些机构关注发展的话,就会天然的去站在这些比较不发达的地区,以发展的眼光来去看将要出台的这些气候政策。其实我们就这样的一些问题也跟作者展开了一个对话。我在节目的开始的时候提到的,我们其实问了IEEP的研究员Tim Gore两个问题,下面我们就两个问题给听众展示一下他的回复。
袁雅婷:
好,第一个问题,我们询问了作者Tim,就是问他关于这份政策简报他们将如何使用。换句话说,欧盟委员会或者是欧洲议会的一些成员,他们是否会看到这份政策简报。然后作者给出的答复是他们希望并且期待欧洲议会的成员以及欧盟委员会的工作人员能够看到这份简报,然后目前他们是没有收到一个正式的答复,但是他说是由于布鲁塞尔那边正处于一个假期,然后他们会在9月份的时候然后跟进这一部分情况。
林佳乔:
他们是会把他们的简报是提交给欧盟委员会,还是说这种欧洲议会的这些议员。
袁雅婷:
应该是给议员看,通过得到议员的那边的正式的回复。
林佳乔:
是,这跟我了解到的也比较类似,因为我之前去布鲁塞尔访谈的时候,也会发现说当地的环保机构智库其实跟议员的关系还是蛮密切的。另外一个问题我们问的就是欧盟跟气候脆弱国家将如何展开对话,因为刚才雅婷也提到了,他们建议之一的话,欧盟跟这些国家要展开对话。所以我们就这个问题也问了一下Tim, Tim的回复大概是说有几种不同的方式可以展开对话,其实他们对这个问题是有想法的。他把这个对话大概分成两类,一类的话是非正式的对话,也就是Tim所在的机构IEEP以及刚才提到那4个智库,他们可能是会尝试组织欧洲议会、欧盟委员会以及欧盟成员国的政府代表,一起去跟气候脆弱国家的代表进行这种非正式的一个对话跟交流,这些对话可以是在线上进行,那也可以是在Cop26,也就是在英国今年11月份召开的气候大会,在会议的场外进行一个非正式的对话。第二种对话的方式就是正式的对话了,那是可以由欧洲议会或者是欧盟委员会的成员更正式的安排一些,比如说在布鲁塞尔或者是在瑞士的日内瓦的就是WTO的总部,以及在Top26这些会议上去进行一个正式的对话。
袁雅婷:
因为原文作者说的是他们9月份的时候会跟进他们与欧洲议会以及欧盟委员会相关的工作人员的一些反馈,所以我们后续也会跟进这一方面的内容。这就是本期节目的主要内容了,节目的最后也感谢各位听众的聆听。如果你喜欢本期解读,请不要忘记点赞,或者是将本期内容分享给更多的人。如果你对我们所解读的内容有自己的看法,也欢迎留言或者是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也会定期对于读者的反馈在节目中进行回复。
林佳乔:
博采海外智库思想、探究公共政策逻辑,更多精彩内容我们下期再见,拜拜。
袁雅婷:
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