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雅婷:
大家好,欢迎收听磐之石海外智库能源与气候报告解读栏目。博采海外智库思想,探究公共政策逻辑。我是磐之石的袁雅婷。
林佳乔:
大家好,我是磐之石的林佳乔,上期节目我们解读了由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IDDRI)发布的关于新兴经济体,比如说巴西和印度在深度脱碳路径方面的政策经验。我们分享了这个报告也结合了它们在COP26上提出的新的气候承诺,分析了各国脱碳路径上需要面对哪些挑战,以及如何应对。对这期感兴趣的听众,也可以选择回听我们上期的节目内容。
袁雅婷:
那本期我们将解读由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他们支持并发布的由新气候研究所和德国Agora能源转型论坛共同撰写的一份关于东南亚国家的电力部门转型的报告。这份报告为国际气候讨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他们认为如果将各国的气候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将各自的总体发展规划,比如说经济社会和人口都纳入考量的话,那么便可以更有效,而且可持续的来实施气候行动。
林佳乔:
是的,视角的话其实是我之前在看这种能源转型或者电力转型的路径探讨中比较缺少的一些视角,从经济跟社会,还有人口这种更包容的一个视角来看能源转型,电力部门的转型。其实新气候研究所NCI还有德国Agora能源转型论坛,我们之前都解读过他们的报告。这份报告的话就是这两个智库他们牵头去撰写,另外的话他们也去跟东南亚的智库,比如说越南的能源转型倡议,还有就是泰国发展研究所等这种区域内的智库,共同去实施一个项目,这个项目的话就是东南亚清洁可负担安全能源简称叫CASE。在这样的一个项目下的产出,所以这份报告的话也有几家东南亚的智库研究人员的参与。
袁雅婷:
好的,我们下面说回报告,首先先说一下这份报告的一个研究背景。首先的研究背景就是目前的全球各国提交的NDC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还有他们的净零排放目标其实是与实现巴黎协定下的气候目标还是有不足的。目前截止到2021年10月份,也就是今年10月份,全球有75%的国家已经提交了更新后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已经有134个国家,这134个国家是覆盖了全球78%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他们已经宣布了或者是正在考虑提出净零排放的目标,目前东南亚的所有的国家都已经提交了NDC,然后有超过一半的东南亚国家正在讨论净零排放目标。比如说印度尼西亚承诺在30年达峰,然后正在讨论60年实现净零排放;泰国它是在COP26上宣布了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其它国家也提出了相似的一些目标。但是如果将这些全球的NDC还有它们提出的净零排放的目标,如果全部实现的话,其实是仍不足以实现巴黎协定下全球1.5摄氏度的一个温控目标。并估计到本世纪末,目前这些全球的NDC和净零排放目标实现的话,到本世纪末的全球将会升温2.4摄氏度,所以在未来的十年内,全球仍需要快速并且大规模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实现全球本世纪中叶的净零排放的目标。
林佳乔:
在这里的话其实能看出来这个报告给出的一个背景还是有一点没有考虑到COP26上的一些新的情况,比如说在COP26上有两个pledge就是新的承诺,一个是关于煤炭相关的,一个的话是关于全球甲烷的一个承诺,其实这两个承诺如果要加起来的话, IEA国际能源署它的一个预测应该是能将温升控制控制在1.8摄氏度,所以这个就跟刚才雅婷提到的2.4摄氏度,另外的话怎么去达到1.5摄氏度比之前也就是报告中说的情景,我觉得是要乐观一些的,这是我的一个评论。
我们再看一下报告的第二个研究背景,就是气候公平这样的一个角度,它是用这个角度来去说,在巴黎协定之下有关于CBDR也就是共同但是有区别的责任,这样的一个原则,大概的意思其实就是发达国家你要率先采取气候行动,并且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这个就是所谓的气候公平。因为从发展中国家的排放来看,它只是占历史温室气体排放的一小部分,而且气候变化预计也会加剧社会不平等的一个现象出现,尤其是在比如说东南亚的这些发展中的国家。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它是在全球历史温室气体排放量是最主要的国家,比如说你要从工业化以来到现在,历史的温室气体排放最大的应该就是美国,然后是欧盟这样的一个排序。发展中国家的话应该可能只有两三个能排进前20名,他们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所需的能源转型的资金和技术方面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所以再看一下东南亚国家的情况是什么样呢?我们看了报告得出这样的一个印象或者是一个小的结论,就是东南亚国家的政府它不仅是面临着不同的发展需求制定发展策略,同时还要面对全球脱碳的一个压力,这个是报告给出的一个结论。
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情况呢?首先就看发达国家跟东南亚国家的一个比较,我们刚才也提到了发达国家它的历史排放量高,从2015年到2019年来看虽然这个排放量是逐渐降低的,但是东南亚国家确实逐年增高的,这个是在最近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并不是把所有的历史排放全都纳入。越南是最为明显的,比如说5年间碳排放增加是超过了36%。另外的话就是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一个比较,比如说新加坡跟其他的东南亚国家,比如说印尼、越南,跟它们相比的话,人均GDP新加坡是远高于这些国家的。所以在加速向净零转型的资金筹措方面,新加坡也是高于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所以呈现出来的态势就是东南亚国家跟发达国家比有这样的一个张力,另外的话就是东南亚国家内部之间也有这种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差异情况存在。
袁雅婷:
是的,从气候公平的角度,来再说回到各国的减排策略。那这份报告给出了东南亚的每个国家各个国家,他们的国家的减排策略里面都需要将公正转型纳入到考量范围之内,这样的话才可以促进东南亚地区国家的一个可持续性,并且具有包容性以及具有弹性的一个经济的发展。
林佳乔:
对,我在这儿再说一下公正转型概念, Just transition这个概念最开始也是出现在化石能源的行业,尤其是煤炭开采还有煤电的行业。如果在能源转型过程中,煤炭跟煤电行业更多的去转向清洁能源的话,受影响的行业的这种工作机会怎么去处理?这其实是在公正转型这个概念下主要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能让转型更多的去考虑这些社会问题。
袁雅婷:
是的,公正转型更多的考虑的就是公众生活的一些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方面的内容。如果各国在制定减排战略中没有考虑到影响社会公众生活的一些经济发展,那么公众就可能会对国家制定的减排战略无法达成共识,甚至他可能会产生一些比较负面的社会影响。举一个例子的话就是法国在18年末发生的黄马甲事件,这一事件其实是法国的低收入的群体,针对法国政府新征收的燃油税发生的一个抗议示威的活动,所以如果政府将气候变化纳入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中,来实现国家的政治优先事项,并且同时建立政治以及社会公众的支持,这可能是一个有效的减排战略。
林佳乔:
所以这份报告他就提出了就是与东南亚国家实现净零目标相关的6个所谓的bridging concept。我认为 bridging concept可能翻译成就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方面是比较适合的。我们下边的话就会具体去说这6个方面。这个报告其实也详细说明了他们如何向更具气候韧性的国家经济模式加速转型,应该怎么去做。重点是关注四个东南亚国家,分别是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还有越南。考虑到电力部门其实是在各国的这种政治优先序,还有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的这种减排潜力方面,这份报告主要就是讨论了这四个国家电力部门的转型。刚才我提到了6个推动因素,这几个因素主要是包括以下几个气候变化跟国家发展之间的协同的了解,另外的话就是关于怎么去利用社会经济发展来加强气候减缓的行动,第三个的话是国际气候融资的引进跟扩大,另外的话也包括了企业气候行动,还有化石能源的搁置风险,最后的话终端部门电气化这6个方面。
袁雅婷:
好的。我们从第一点开始说,首先了解气候政策与国家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协同作用,我个人认为这其实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点,就是各国都需要将气候变化考虑纳入到更广泛的一个国家发展目标中,同时各国也需要明确了解气候政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一个双赢的协同作用。发展中国家是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之一,所以国家长期的发展政策必须优先考虑应对全球变暖的一个措施和策略。目前在能源转型方面,随着清洁技术成本的降低,它正在推动着全球的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并且电池储能等方面。
经济发展是各国政治优先发展的一个方向,为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电力部门的脱碳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电力部门脱碳是具有一个成本效益的,同时它也为其他部门就是其他的终端部门的使用,比如说交通建筑行业,它们实现电气化是能够提供一个有力的基础的保证。如何让政府和公众意识到气候变化与国家发展目标之间的协同作用,或者说是一个双赢作用,这其实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一点。
林佳乔:
是这样的,媒体传播中其实是需要更清晰的去阐明气候政策跟空气污染,还有就是公众健康之间的联系,这样的话才有助于动员民众去支持气候减缓的行动。在政府层面的话,首先是要意识到气候变化对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影响,并且各部门发展规划中对于碳减排这样的一个目标都需要放在优先的位置去考虑。
袁雅婷:
第二点就是利用东南亚国家区域它们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来加强气候减缓的行动。目前其实在东南亚地区,大多数的国东南亚政府,他们的政治优先的事项并非脱碳经济,而是考虑到经济增长,然后提高国家的产业的生产能力,并且减少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但是如果没有全球这种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这些政治优先事项可能会无法的实现。为了有效减缓气候变化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各个国家也各不相同,在东南亚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受气候变化的一个适应或者是恢复能力,被证明是减缓气候变化的主要的一个推动的因素。
林佳乔:
是的。近年来越南这个国家在开发可再生能源方面其实是取得了非常快速的进展,在短时间内就安装了东南亚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的装机容量;菲律宾也是东南亚地区第一个暂停新建燃煤电厂的一个国家,同时它也设定了就是2030年实现35%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份额这样的一个目标,这是两个例子。
袁雅婷:
除了越南跟菲律宾,泰国它们也正在积极的向可再生能源方向发展,泰国总理其实也在呼吁采取行动来应对严重的空气污染,比如说来积极发展电动汽车,或者是大力的发展公交公共交通出行的方式。有趣的一点,这些可再生能源发展、电力汽车发展并不是由减缓气候变化的目的来驱使的,而是通过潜在的社会经济的优先事项,比如说促进经济增长、吸引国外投资、改善公共卫生、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等来推动东南亚国家的减缓气候变化的一个行动。
林佳乔:
没错,你前面也提到过就是东南亚几个主要国家的减排目标,它们的减排目标其实报告总体的一个判断是偏低的,经济的拓展过程也不是这几个政府的一个主要目标。其实目前来看的话,这些国家主要还是怎么去在确保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另外的话就是民众生活质量方面去有一个更大的提升,而不是把气候目标的实现放在优先位置,但是东南亚国家可以通过这种社会应对负面影响的恢复,比如说疫情跟经济放缓带来的影响,怎么去提高它们的这种恢复能力,并且的话是在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为导向方面去采取更多的行动,比如说推动能源政策,还有就是能源系统的转型来去实现减排的目标,就是把减排跟经济跟社会的发展去做一个融合。
袁雅婷:
那如果这些东南亚国家政府它们制定了脱碳的目标,它们是可以采取哪些行动指引或者说指南来过渡到一个脱碳的经济呢?
林佳乔:
报告其实给出了两点意见。第一个的话制定更有雄心的气候目标,这个是很常见的一个这种建议,但是他在这也提出了要与国家自身的发展目标跟战略去相结合,短期行动的话支持长期的目标。另外的话就是采取一个倒推的方式,就通过从设定的目标来向后推测实现目标所需要的短期政策节点是哪些?这些短期的政策节点其实包括了,比如经济、社会、人口这些关键的一些节点。另外的话也要充分的去了解就是在转型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是什么样的,以及应对措施也具体有一个这种事先的预判和设计。
袁雅婷:
第三点就是吸引和扩大国际气候融资,来帮助东南亚国家减缓气候变化。虽然目前国际融资可以帮助东南亚地区朝着低碳的经济转型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筹集到的气候资金其实并不是很多。气候融资其实也是上个月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6上讨论的一个重要的话题之一,此前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承诺到2020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的美元的气候资金,帮助他们适应气候变化和减少国家碳排放,但是目前这一目标是仍未兑现的。
同时IEA国际能源署他也预估了就是东南亚地区,它们在19年到40年间是需要超过3.2万亿美元的累计投资,就是海外的一些国际的气候资金来帮助他们适应或者是减缓球变化。阻碍东南亚地区吸收国际的气候融资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不一致的政策信号以及长期目标的一个不确定性,因为东南亚国家的各个政府它们对于国际的海外的融资的设定的规则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可能会限制到一些海外的融资的情况发生,而且东南亚地区国家它们的长期的气候目标其实也并不是很明确的,就是前几年来说的话。
林佳乔:
是这样的。
袁雅婷:
那东南亚它们是应该如何扩大,或者说来吸引更多的国际的气候融资来帮助它们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呢?
林佳乔:
其实东南亚国家它过去的比如说国家的这种气候政策的话,考虑的因素可能不像报告中建议的这么多,所以才出现这样的一个张力。如果东南亚国家它想扩大这种国际气候融资,它首先要发出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这个信号的话就是我要去承诺达到什么样的一个目标,然后我的政策方案是什么样的,比如说长期发展策略是什么样的,然后刚才我们也提到了实现长期气候目标,或者是国家经济发展,支持这些目标实现的短期的这些小的政策,小的实施方案是什么样的,所以这种长期目标配合短期的政策实施是东南亚国家应该去更多考虑的,这样的话才能发出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比较稳定的政策其实是可以减少投资的不确定性,这样的话也能成功的去吸引来自于发达国家的这种资金的承诺,来满足各国融资的一个需求,另外的话就是各国也需要制定就是支持性的融资政策,并且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来吸引各种国际的融资的渠道。
袁雅婷:
是的,其实除了政府它们在制定气候政策或者说发展目标方面的一些工作之外,企业他们也应该在支持减缓气候方面发挥着比较关键的作用,这也是报告提出的第四点的东南亚国家实现净零排放的一个推动因素之一。为了让企业在支持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应该意识到向清洁能源转型,并且可以帮助企业保持一个竞争力,进而它会促进国内的一个经济。反过来企业也可以呼吁政府为了帮助它们实现企业的业务目标,并且保持一个良好竞争力,来为它们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企业设定的净零排放目标,其实的主要的推动因素是考虑的是财务。它们的经济发展以及市场的一个竞争力,无论是在东南亚还是全球的其它的地方的一个政策信号,比如说欧盟碳市场以及碳边境调整机制,企业都需要制定相关的气候的减缓计划,一方面为未来的企业的经济发展铺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应对全球碳减排的一个压力。私营部门是大多数东南亚国家经济不可或缺的一个部门,所以如果企业希望优先考虑气候减缓相关的一些措施,那么私营部门对于国家的决策也是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
林佳乔:
我评论一下,我觉得这个报告还是给出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刚才提到的这种欧盟的碳边境调整其实也是,这个是2026年开始实施的一个政策,如果一个都没有完全确定的政策,而且是大概五六年之后的一个政策企业怎么去做好准备呢,可能就只是说再比如说我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考虑气候变化,可能会考虑这样的一些因素,但你要具体说让企业提出一个方案来讲的话,那也是强人所难的一个事情。
我下边可能要说的就是印尼的一个例子,这个例子的话就是这种多服务平台。这个多服务平台的话就是类似Uber叫车服务,但是也提供其他的服务,它已经是做出了到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和100%电动汽车的这样的一个承诺,这个公司其实就是Gojek,Gojek的话它的服务就很多元了,它就是凭借它的市场规模,这个公司的气候承诺跟气候行动就会给政府带来一定的压力,比如说它对于电动汽车发展的一个承诺就需要政府去投入到公共充电站的规模跟数量方面,这样的话也对政府的电力系统的转型提出了一个要求。
其他的东南亚国家企业的案例,比如说像联合利华在印尼它是有100%可再生能源的一个发展目标,这样的话它对印尼政府也其实是施加了一个类似的压力,因为要求提供更清洁的电力。其他的例子也包括比如说像丰田,它在呼吁菲律宾的能源部去加快菲律宾能源系统的快速的清洁的一个转型,这个是报告中给出的几个具体的例子。
袁雅婷:
第5点就是转变对化石燃料发电提供能够提供可靠且可负担的基本电力负荷的一个想法,这也是电力部门转型的一个关键,因为目前东南亚其实是目前仅有的仍在计划大规模扩建煤电基础设施,来满足它们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的地区之一。但是目前全球的趋势是由化石燃料发电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一个过渡,那么海外煤电投资它们也是在逐渐退出燃煤发电的一个投资,比如说中国今年9月份的时候也对外正式宣布了中国将停止新建境外煤电投资的一个项目,日本跟韩国其实也是东南亚地区主要的海外煤电投资发展项目的一个主要的来源。
林佳乔:
对,中国有这样的一个停建海外煤电这样的一个承诺。其实在东南亚在这几个国家中,菲律宾的话其实它也宣布了,就是2020年就宣布了就不再接受新建燃煤电厂的一个申请。另外的话泰国也是计划在未来的20年,将煤电发电的占比减少10%,并且正在考虑就是完全淘汰燃煤发电。印尼的话也是在今年年终的时候也提出来了,要把在Pipeline当中渠道中的这些电厂建设了不再去批新的电厂。
袁雅婷:
许多国家其实像欧美,它们是将天然气视为一种替代煤炭发电的来源,比如说它们的经验可以降低各自国家的一个能源的强度,天然气替代煤炭发电是否是在东南亚国家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呢?
林佳乔:
这个话题的话其实我们机构自己也讨论过,关于天然气它的这个角色它能不能当成是一种过渡能源。其实从东南亚国家来看,它并不像欧美那样去在天然气资源方面是非常丰富的,它还是需要依赖于进口的,同时天然气的基础设施仍需要大规模的去开发,但是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增长以及成本的降低,其实煤炭的天然气基础设施的使用量将会减少。在这样的一个情景下,如果目前对天然气的基础设施再进行一个大规模的投资,其实可能会造成一个资产的搁浅,stranded assets这样的一个风险。
袁雅婷:
是的,最后一点就是终端使用部门的一个电气化的经济。以交通部门为例的话,就是如何向可持续交通方向发展。东南亚目前它的因为经济的增长会加速城市化以及交通拥堵,电动汽车发展可能就是解决道路交通污染、石油进口,或者是促进东南亚当地制造业发展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措施。所以东南亚各国其实也制定了相关的一些发展目标,比如说泰国它在今年8月份的时候发布的一个国家能源计划中是设定了到2030年实现30%电动汽车产量的一个目标。像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还有越南,他们这些国家大约90%的家庭是没有拥有小汽车的,这就需要这些东南亚国家来建设和完善公共交通系统。所以如果公共交通系统实现了电气化,这将能为大多数公众提供一个可持续的交通方式,同时也能减少各自国家的一个污染物的排放。当然了电气化的经济的实现的前提是电力部门的一个脱碳,但这也需要政府来制定比较完善的一个电气化的政策,反之的话可能就会增加电机的需求,可能就会需要建设更多的燃煤发电厂,来确保它一个中期的电力供应。所以东南亚国家的能源部门和其他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一个长期规划和协调,对于终端用能部门的一个电气化发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存在。
林佳乔:
是这样的,尤其是交通部门的电动化,因为东南亚国家的气候就决定了可能是这种电力供暖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大,但是在交通电动化方面还是大有可为的。所以在这我也想预告一下,我们磐之石就是在12月10号要举办的一个活动,就是关于交通部门电动化跟行为改变之间的关系,这样的一个研讨会。如果你听到本期节目的时候,还是在12月10号之前的话呢,请你去参加我们的这次研讨会的线上的一个直播是在12月10号的下午。如果你听到节目的时候呢已经是晚于这个时候了,也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去获取会议回播,或者是获取节目的回播,或者是节目的总结方面的精彩内容。
最后我再说一下报告的结论。我读了这个报告之后,其实有这样的一个感受,就是你不能孤立的去看待气候目标,而是要将气候目标跟国家的这种整体发展目标去融合起来,比如说将气候规划跟国家发展优先事项去联系起来,这样的话才能更有利于去建立并且扩大政治,还有社会民众的支持。
袁雅婷:
是的。我个人来看的话,读完这一篇报告的话它是文字是比较多的,也是缺少了图表,可能看起来的话有点累,总的来说它就是一个框架,这6点的基本的介绍,没有一些具体的案例的分析。
林佳乔:
我也有这样的感受,但是从这个项目产出来讲,因为这是一个项目产出的报告,我判断的话可能是这个项目的一个scoping这样的一个阶段,所以它只是把这个框架搭建,然后框架搭建中需要考虑的一些关键因素,这6点它呈现出来。其实后续的话应该是项目产出会有更丰富的一个内容,这个是我个人也非常期待的一个事情,如果他们有新的进展的话,我们也会将他们的内容去跟听众朋友们做一个更新的解读。
袁雅婷:
好的,这就是本期的主要内容。节目的最后也感谢各位听众的聆听,如果你喜欢本期解读,请不要忘记点赞或将本期内容分享给更多的人。如果你对我们所解读的内容有自己的看法,也欢迎留言或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也会定期对于读者反馈在节目中进行回复。
林佳乔:
博采海外智库思想,探究公共政策逻辑,更多精彩内容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