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巴黎协定》,中国制定了具有雄心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即到2030年左右,实现全国碳排放达峰,将碳强度(单位GDP碳排放量)相比2005年水平降低60-65%,使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耗中的份额增加至20%;与2005年水平相比,森林蓄积量增加约45亿立方米。为了实现这一承诺,中国制定了两个关键战略:中国国家碳市场,一个限制碳排放总量的系统性市场计划;另一个是能源转型,一种减少能源系统碳排放的气候减缓途径。
原计划的全国碳市场将覆盖中国能源相关排放总量的50%;而实际上,2017年底推出的全国碳市场仅覆盖电力行业。尽管如此,全国碳市场仍然是中国实现减排努力目标的关键手段之一。民间社会组织应该在碳市场的建立和运作过程中发挥作用。从区域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已经表现出希望将气候变化政策(如碳市场)的经验分享给周边国家。在此背景下,中国在碳市场方面的经验可以作为案例分享给亚洲区域内的其他国家,例如南亚和东南亚。日本的碳税、韩国全国碳市场、以及新加坡碳税的碳定价政策经验也可以纳入到讨论中。在碳定价政策讨论中,缺乏自下而上的民间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和交流,特别是区域内各国的智库机构。如果能建立一个包括各国民间机构和智库机构的区域政策讨论平台,可以在推动低碳经济方面发挥积极和富有成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