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文章详情
知易,行难——空气污染认知与应对行为之间的差距值得深思
admin 2017/07/13

在“北京地铁通勤上班族空气污染暴露水平差异及相应健康影响评估”项目问卷调查中,我们就以下三类问题完成了对618位地铁乘客的访谈:1)对空气污染的认知及应对行为特点;2)对于购买防灰霾用具(口罩和空气净化器)的支付意愿;3)个人基本社会经济情况。本系列文章的第四篇——《北京地铁内空气污染健康风险调查:被访者特征》一文已经扼要介绍了被访者的基本社会经济特征。本文(系列文章第六篇)和下一篇文章(系列文章第七篇)将分别描述对第一类和第二类问题的访谈分析结果。 当受访者被问及消费者是否应该承担空气污染的一部分责任时,71.2%认为应该,28.8%的受访者认为消费者不应该承担责任。 在问到是否知道空气质量指数(AQI)时,听说过的占比70.6%。在听说过的人中,每天查看AQI和每周查看数次的比例之和为72.9%,绝大多数人是用手机查看数据。  

图1:是否知道空气质量指数

来源:磐石环境与能源研究所

面对“空气污染对您的生活有负面影响吗?”这一问题,仅有21位受访者(占比3.4%)认为没有影响。在问到有什么具体影响时,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健康(562人)、情绪(319人)和工作(137人)。当评价空气污染对生活的综合影响程度时,认为存在显著或更大影响的占多数,如图2所示。 图2:空气污染对生活的综合影响程度(1表示没什么影响,4表示有一定程度的影响,8表示影响非常大,10表示影响最大)

来源:磐石环境与能源研究所

既然多数人认为空气污染对生活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但乘坐地铁时佩戴口罩的比例在受访者中并不算高。乘坐地铁时,从不佩戴口罩占比高达36%,总是佩戴的仅有7%(在618位受调研者中,有449位选择当自己受到了影响会采取佩戴口罩的方式进行空气污染防护,36%、7%是在采取口罩进行防护的人中的比例),如图3所示。这种认知和行为上的不一致,在很大程度上与人们不了解地铁内空气质量比室外更差的现实有关(本系列文章第五篇已经讨论过)。另一方面,也与人们对佩戴口罩的污染防护效果判断有关。如图4所示,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者的评分都在5分之下,也就是并不认为口罩有明显的防护效果。

图3:您在乘坐地铁时是否佩戴口罩

图4:您觉得口罩对于人们防护空气污染有多大效果?(1分为没有效果,10分为效果最大)


来源:磐石环境与能源研究所

口罩是人们在移动过程中防护灰霾的主要应对措施,而空气净化器是人们在非移动状态下(办公室或家中)防护灰霾的主要手段。表1和表2给出了受访者所使用的空气净化器所处的价格区间和使用频率。从访谈数据来看,618位受访者中,有301位平常使用空气净化器,还不到受访总人数的一半;接近一半的受访者一年中对于空气净化的使用都在100天以下,也就是说一年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时间是没有在用的。受访者所使用的空气净化器的价格在1000-3000元这个区间的最多,占到总人数的43.2%;使用3000-5000元这个档次空气净化器占到了三分之一。


来源:磐石环境与能源研究所

结语

通过分析地铁通勤者对于空气污染认知和相关防护行为,我们发现受访者对于空气污染是有较高的认知的,但是对于基本的灰霾防护手段如佩戴口罩和使用空气净化器却处于较低水平。为什么对空气污染的较高认识水平不能转化成应对空气污染的积极行为呢?或者说,认识水平与行为之间有较大的距离。这样的想象是否受到人们的收入和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呢?本系列文章将在下一篇关于支付意愿的讨论中分析这个问题。 


作者:赵昂、熊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