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雅婷:
大家好,欢迎收听磐之石海外智库能源与气候报告解读栏目。博采海外智库思想,探究公共政策逻辑,我是磐之石的袁雅婷。
林佳乔:
各位听众好,我是磐之石的林佳乔。
袁雅婷:
本期播客节目是一期比较特别的节目,我和佳乔将会为大家盘点过去一年,也就是2021年海外智库能源与气候报告解读栏目中所播出的所有节目,我们希望借助这次年度的盘点来跟各位听众一起回顾一下,过去一年全球多家知名智库在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方面的主要研究。
林佳乔:
我们报告解读栏目从2020年的4月开播到现在马上也快两个年头了,我们其实会根据我们自身的这种全球知名智库的一个数据库,比如说像这些“碳中和”、“碳边境调整机制”这些热点话题,我们都会定期的去搜索。我们在把这个节目呈现的时候,其实是从这个报告内容解读这个角度,另外的话就是从我们研究人员自身对这个报告的评论这两个角度来去带给大家节目的内容。
袁雅婷:
是的,除了全球热点话题和时效性这两个报告筛选原则之外,我们也会尽量选择我们之前没有解读过的智库他们发布的报告。今年我们也希望解锁更多我们没有解读过的国家的智库发布的报告。
林佳乔:
如果看到了哪一些报告比较感兴趣,或者是哪家智库是比较感兴趣的话,也可以给我们留言,向我们推荐这些智库以及他们的报告。
袁雅婷:
我们简单的回顾了一下德国Agora能源转型论坛,还有国际能源署IEA是我们解读过比较多的两家智库。我们都选择了两份这两家智库发布的报告进行解读,其他的机构基本上都是一份报告,但大多数还是以欧美的智库和机构为主,所以今年我们也会去探索日本和韩国以及没解读过的东南亚智库和机构发布的报告,多看看亚洲的研究人员,他们在气候还有能源方面的一些视角和观点。
林佳乔:
在过去的一年里,其实我们总计的话是发布了23期的播客节目。如果将这些节目分下类的话,其实可以发现它主要是在两个大类里分布,一个是气候变化,另外的话就是能源转型这两大方面。跟气候变化相关的节目一共有12期,占到了一半以上,主要包括碳定价的政策,碳捕集与直接空气捕获等负排放的技术,还有跟气候变化相关的一些交叉话题,比如说像城市固体废弃物的管理,还有循环经济等一些交叉话题。
袁雅婷:
在能源转型方面,我们在过去的一年总共发布了11期相关的解读播客节目。其中有8期是关于电力部门深度脱碳的报告解读,有2期是关于国际能源署IEA对我们国家的能源部门净零排放目标的路径的一个分析报告。最后还有一期是关于交通部门脱碳话题的,那一期我们解读了关于美国未来10年电动汽车的发展。
林佳乔:
总的来看其实过去一年我们选择就是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报告,这个解读是比较多的,这也可能是因为去年发生了许多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一些大事件,比如说像欧盟去年7月份公布的“Fit for 55”气候一揽子草案当中提出的,想要设立一个碳边境调整机制,也就是CBAM,对没有实行有效碳定价政策国家的出口的商品要进行碳税的一个征收。
这个提案其实是在20年底就有提出,因为欧洲的绿色新政中也明确表示,碳边境调整机制是处于新政当中的一个核心地位之一,之后的话便有多家的智库对这个话题进行研究跟分析,比如说像英国的E3G、德国的Agora Energiewende。他们的研究内容其实主要是多个国家,他们对于CBAM的态度以及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所以我们其实智库选择最多的节目更多是来自于能源话题,可能是能源话题的这种报告的数量是不如气候类的多,所以我们就会重复在一个机构去选择两份报告去解读,比如说像刚才提到的Agora Energiewende还有IEA的报告,是吧?
袁雅婷:
主要还是IEA他的报告,关于去年发布的2050净零排放的报告是比较具有权威性的。
林佳乔:
对,除此之外的话,比如说我国在20年9月提出了双碳目标之后,其它的这种排放就大的经济体也都有这种净零排放或者是碳中和的一个目标,其实也引起了多家的智库和机构,其实它对全球各国如何实现净零排放,去竞相去做一个这种模型模拟的一个比较分析,比如刚才提到的IEA的报告,另外的话还有之后我们可能会提到Ember的报告,他是比较关注于电力部门。
当然我们借这个机会的话其实进行了一个梳理,其实播放量最高的话是10月份我们发布的IEA中国脱碳报告的上下两期,这两期节目。另外的话就是4月份解读的一份就是中国电力行业最新回顾这样一个报告,就是Ember那份报告,其他的播放量比较高的也包括了像这种E3G他们发布的一份就是美国对碳定价的看法,还有就是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之间的联系这样的一份报告。
袁雅婷:
在过去的一年,我们也很开心能有各位听众的陪伴与支持。首先回顾这12期气候变化相关的话题的节目。气候变化话题的节目我们将分为三个方面来进行回顾,首先是气候政策,其次是新型的负排放技术,最后是废弃物管理与循环经济的研究。
我首先从气候政策开始说起,与气候政策主要是碳定价政策相关的节目共有5期,其中有三期是关于欧盟提出的,计划在明年开始试运行,2026年正式开始实施的碳边境调整机制研究的一份报告解读。关于CBAM也有很多的知名智库对其展开了很多的研究,并对欧盟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家,像中国还有美国的态度都进行了梳理。另外两期是关于碳市场的,就比如说欧盟碳市场扩容到交通和建筑部门的一个影响,还有就是中国碳市场在电力行业低碳转型中的一个作用。
林佳乔:
关于碳边境调整机制,也就是CBAM。我们是在欧盟绿色新政发布之后,也就是20年初开始我们机构就一直持续关注这议题,也撰写了一系列关于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的微信文章,比如说他的欧盟的立法程序的一个梳理,还有对主要贸易国家的影响,感兴趣的听众也可以通过我们机构的微信文章去了解这个话题的内容。
袁雅婷:
这三期的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的节目,其中有两期我们是解读的报告是在去年7月份欧盟公布这个“Fit for 55”一揽子计划之前发布的,其中一份是关于中、美、欧对于CBAM的一个态度,另一份是关于最不发达国家,还有其他气候脆弱国家对于CBAM有哪些期待。
林佳乔:
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其实都认为欧盟是打着应对气候变化的旗号在推动CBAM,现在是在走立法的过程。虽然离2026年它正式实施还有一段时间,但是不同国家对这个政策可能潜在的影响还是比较担忧的,比如说从中方的角度来讲,认为CBAM应该其实是在更大的一个框架下去谈,比如说WTO这样的一个框架下,然后确保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利益,这个是中方可能我们感觉到的一个立场。美国的话就态度这个转变其实很大的,从拜登上台之后对吧。因为特朗普时代是极力的反对,在拜登时代的话,大概发出的这种信号是我们可以做,但是还要以国际合作来应对气候变化这种方式去推进这个事情。
袁雅婷:
是的。我们选择回顾这几份报告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CBAM对于我国甚至全球的贸易都是有很大影响的。目前CBAM主要包括的行业是钢铁、铝、水泥、电力,还有化肥这5个行业,所以一旦CBAM开始正式实施的话,这5个行业向欧盟出口的产品将会受到影响。我们国家的话,这5个行业中欧盟出口产品主要是钢铁还有铝,短期内可能会增加我们国家出口企业的一个出口成本。还有就是我们国家产品在欧洲市场的竞争优势,可能会因为出口成本提高而受到了影响。
林佳乔:
说完了这几份关于碳定价的报告之后,我们还是关注一下我们有几期节目是关于这种减排技术的。目前的话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诺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也好,或者是净零排放、气候中和这样的一些目标。除了各国需要制定相应的气候政策来明确减排的大方向之外,减排的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最近在美国热度比较高的这种直接空气捕获,这种负排放的技术,它是直接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然后通过这种吸收剂把二氧化碳封存起来。
袁雅婷:
那说到这个负排放技术,像森林固碳也就是碳汇,也是属于一种负排放技术,而且这种利用自然的生态系统去固碳的成本,跟直接空气捕获技术相比,它的成本是比较低的,为什么直接空气捕获技术会在过去两年成为热点的话题?
林佳乔:
成为热点的话,其实是跟这种本世纪中叶的净零排放的目标还是有关系的,因为它什么时候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果现在成本高,什么时候成本能是降低到能发挥更大作用的,这个其实是跟碳定价还是有关系的,所以我们在报告解读的时候也提到了这一点,我们选取了这份跟直接空气捕获相关的报告,也是出于这样的一个考虑,想看一看目前到底直接空气捕获是什么样的一个状况。现在对于这个技术关注度比较高的话,还是在欧美,尤其是美国在这方面投入的资金,还有这种研究的投入应该是最多的。美国政府近几年拨款其实是将近4.5亿美元用于直接空气捕获的开发。
袁雅婷:
目前关于直接空气捕获技术的研究的进展是什么样?还有未来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大规模也就是商业化来运用这一个负排放技术?
林佳乔:
报告中其实也提到了,目前直接空气捕获的技术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发展阶段,可能还没有到示范阶段,是试点阶段。三个比较领先的企业分别来自于欧洲、加拿大还有美国。但是目前随着热度的提升,还有更多的这种资金的投入,政府的这种激励的资金的支持。这种技术未来的影响,还有规模其实是慢慢就会有所呈现。所以我们也估计在未来的这5~10年这项技术可能是会成为负排放技术的一个很重要的这种主流技术之一吧。
袁雅婷:
在直接空气捕获技术的研发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挑战或者是困难?比如说空气捕获设施,它的用电应该是来源于这种像风电、太阳能这种清洁的电力,而不是燃煤发电,但是目前的电力系统图它其实还是需要一段较长的过程的。
林佳乔:
除了关于这种燃料成本的一个考虑,比如说刚才雅婷提到的,你到底用的是不是清洁的能源去提供空气捕获这个电力,另外的话还有包括这种化学剂的吸收剂的这种成本,这都是比较可能棘手的问题,因为现在的成本确实是非常高的,这份报告也给出了成本的一个估计,大概是从100到250美元每吨二氧化碳捕获这样的一个成本区间。这个其实是在其它的减排方式对比之下就没有什么竞争优势,所以这个报告给出的一些判断也是如果没有这种激励政策的话,商业化前景的话还是有一定的堪忧的。
袁雅婷:
总的来看的话,目前是美国在直接空气捕获技术上的投资,还有研发的精力是投入的比较多。我们国家的碳中和路径模拟分析研究中大多数都提到了,在最后实在无法进行减排的部分,是由碳捕获或封存技术来完成的,对直接空气捕获技术的提及是比较少的。当然随着过去这两三年气候政策的一个加速与直接空气捕获相关的负排放技术的关注度其实也是在增加的,我们日后也会在筛选还有梳理报告的时候,也会将负排放技术作为一个方向,来跟进海外智库在这方面的研究的进展。
林佳乔:
虽然能源和工业这两个部门是全球最主要的碳排放的来源,但是像废弃物管理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尤其是垃圾填埋产生的甲烷,在未来其实是增长比较快的一个部门,它对全球的气候变化其实也是有很大的一个这种促进的作用的,所以我们今天也选择了欧盟跨境合作计划这个机构发布的关于循环经济中废弃物可持续管理的一份报告,跟大家简要的回顾一下。
袁雅婷:
这份报告是在欧盟在2020年发布的新版的循环经济行动方案的背景下展开研究的,主要是介绍欧盟如何将循环经济与废弃物可持续管理联系起来,比如说废弃物框架指令提出了一个比较具体的约束目标,到2025年欧洲的家庭还有企业必须回收至少55%的市政垃圾,到2035年这一个回收率会提高到65%。除了约束的目标之外,欧盟还对欧盟成员国制定了一个更加严格的垃圾分类回收的规则,比如更详细的垃圾分类,而且还要求欧盟的成员国制定回收各种类别垃圾的一个时间表,还有以及各种类别垃圾,它到底要回收多少的回收比例。
林佳乔:
我就比较好奇,除了回收之外,其他的这种垃圾层级管理当中的这种末端处置方式,就是欧盟在这方面有一些什么新的约束吗?
袁雅婷:
欧盟现在的填埋指令是要求到2035年的时候,对进入垃圾填埋场的一个废弃物的量是有一个非常明确的限制,也就是不会高于10%的废弃物会进入垃圾填埋场,这也是未来15年的一个目标。
另一个末端处置的方式就是垃圾焚烧,欧盟现在的废弃物框架指令是认为垃圾焚烧无论它是有没有能源回收,无论垃圾焚烧厂可不可以再发电,在欧盟目前的立法里面都认为它不是一个资源化的利用方式,所以这一点来讲也是一个比较明确的信息,就是欧盟是坚决的不支持焚烧这种垃圾处理的方式。这份报告的最后也列出了几个欧盟国家在减少生活垃圾,或者是减少食物浪费的一个案例。比如说斯洛伐克的尼特拉市开展了一个社区堆肥的活动,他是将小区的生活垃圾在社区中进行堆肥处理。那在拉动小区居民共同参与到堆肥的过程中,让他们能够了解到堆肥处理技术之外,也可以改变他们对于生活垃圾的一个看法,认为生活垃圾也是可以有利用价值的。
林佳乔:
是的。像社区堆肥的这种垃圾的处理方式,尤其是对这种厨余类的,我们国家其实也有在一些城市有这种社区堆肥的案例,比如说在青岛的话,我们了解到有社会组织他也在推广社区堆肥这种垃圾处理方式。
在介绍了气候变化类的这种节目之后,我们还是接着回顾能源转型这一大类的播客节目。在过去一年其实跟能源转型相关的节目中,最主要的一期节目就是我们解读国际能源署IEA在去年就是重磅发布的《全球能源2050净零排放路径》的这份研究报告,我们通常会称它为IEA2050净零排放报告,这个报告意义还是蛮大的,因为IEA平常是比较关注于能源展望类的这种国际机构,这份报告的话其实是从一个能源的视角来去看长期的这种气候目标,所以IEA的官员也把这份报告看作是他们50年来最重要的一份报告之一。
袁雅婷:
是的,IEA这份报告其实是很长,应该是200多页,它也包括了各个主要碳排放行业的净零排放路径。我记得我们当时是分两期节目来解读这份报告的。
林佳乔:
是的。这份报告大概有200多页,其实读起来是非常花费时间的,而且我们也觉得说如果一口气全部解读下来,听起来的话也会觉得累。它其实里边有很多这种假设模拟的结果分国别,所以我们就采取了分两期解读这样的一种方式,具体的内容也有所侧重,比如说第一期的话主要围绕着如何加大投资,加速低碳技术的规模化利用来展开。第二期解读的话主要聚焦在就是是否必须在2021年底停止海外化石能源投资这样的一个视角来进行一个解读。
袁雅婷:
IEA这份报告的情景分析给出来了未来全球碳排放是如何发展的?最终我们是通过哪几种路径实现到2050年净零排放的目标呢?
林佳乔:
IEA的报告其实在未来的十年它是这样的一个判断,前10年通过太阳能、风能,还有能效提高这三方面带来最主要的减排。后边的20年,主要是通过各个部门的电气化,还有新技术来解决,就是其后的这种减排的需求,比如说我们刚才提到的这种负排放技术,应该就是在后20年这样的一个时间尺度去应用的。
袁雅婷:
关于通过新的技术来减排,IEA这份报告其实是非常看重CCUS这种技术在未来减排当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后20年的作用,并且他们预期是到2050年的时候,CCUS技术可以对全球的减排量贡献76亿吨的二氧化碳当量,所以他们也是建议我们是需要在CCUS这一领域继续进行投资和开发的。
林佳乔:
是的,IEA这份报告其实也是把直接空气捕获是放在CCUS技术的大的这种分类之下了,这可能是因为IEA是认为化石能源退出还是需要很多时间的,所以才对CCUS这个技术寄予厚望,认为CCUS可以帮助化石能源退出,变的过程变得更平缓一点。
袁雅婷:
IEA这份报告在它发布之后,国内外对于这份报告有什么反应吗?比如说有对于报告讨论或者是一些质疑。
林佳乔:
我其实去年去参加了IEA在北京举办的两场活动,有一场就是报告的发布,会议现场其实也邀请了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尤其是来自于化石能源企业的人,他们认为这个报告就是把化石能源行业,尤其是天然气这个行业打压的太厉害了,觉得他们自身的发展空间其实是比IEA的报告中提到的要高一些的,也就是天然气的这种作用可能会更大,然后退出的时间可能会更迟一些。
另外的话也有人质疑就是如何确保从2050年就是往回推这种净零排放路径在全球尺度来讲是否是公平的,因为你这样推的话,可能会对发展中国家的这种未来发展空间是否预留够了,会也出这样的一些问题。
在国外的话,去年年底的COP发布的很多研究报告,其实都是引用了IEA这份报告中的内容,所以我个人的感觉在国外的话还是主要以引用报告的内容为主,尤其是这种做气候倡导类的机构跟智库。
袁雅婷:
除了IEA2050年净零排放报告,这两期解读节目之外,其他关于能源转型相关的都是以电力行业能源转型为主的,比如说独立智库Ember在对于全球的主要经济体,在2020年电力行业的一个横向比较的报告,我们也邀请到了Ember的亚洲团队成员杨木易博士做客到了我们的节目,跟我们一起回顾了2020年中国电力行业的一些具体的信息。另外我们也解读了美国洛基山研究所对于中国未来10年电力增长零碳化的一个研究路线的报告。此外我们还解读了一份以云南的电力市场改革为案例,来探讨中国电力交易问题的一份报告。
林佳乔:
除了中国电力行业研究报告之外,我们也解读了一份麻省理工发布的关于美国中西部地区电力系统脱碳机遇和挑战这样的一份报告。另外的话就是在交通减排的方面,我们也选择了一份由未来资源研究所Resources for the Future发布的就是讨论美国脱碳战略中电动汽车会扮演怎样的角色这样的一份报告。对这些报告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去回听这几期的内容。
袁雅婷:
好的,以上就是我们本期年度回顾节目的主要内容。关于我们本期对于过去一年发布的23期播客节目的梳理,可以在我们机构的官网上,关于本期节目的文稿中进行查看,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的话,不要忘记点赞或者是分享给更多的人。
林佳乔:
博采海外智库思想,探究公共政策逻辑。更多精彩内容,我们下期再见。